不帶任務的閱讀是生活中可口的甜點
單憑個人的喜好選書 在隨心所欲的時間地點看書
真是樂事!
我的臥室有個雙層小書架 擺放我正在看的書
年初就把它清空 然後一年之內慢慢的放上新書
2011年眼看就要結束 那個書架也已經爆滿
該是整裡的時候了 順便做個記錄
與你分享這一年我看了哪些書!
別指望裡面有多麼振聾啟聵的驚世巨作喔!
我看書是看休閒的 看高興的 看於我心有戚戚焉的
所以 叫好叫座的不見得是我想看的
今年閱讀的最多的應該是關於"西藏"這個主題的
如果人生只剩下唯一一次旅行的機會
我一定會選擇西藏 或者應該說是廣義的藏區
去年到了雲南的藏區---香格里拉
我開心到簡直像是到了拉薩一樣
多少年了 年年我都看許多關於西藏的書
為有朝一日要到西藏 準備著!
轉山
作者:謝旺霖
作者在2004年獲得雲門舞集"流浪者計畫"的10萬元資金贊助
獨自一人 用兩個月的時間 從麗江騎單車到拉薩
好恐怖的旅遊方式 但是 真是好樣的!
我看這本書時 都會攤張地圖在一旁
邊看作者的文字記錄 邊對照他的行程
幾乎都是在作者描述筋疲力竭的躺在不知名處昏睡時
我也感同身受疲憊不堪 跟著不支倒頭睡去 ......
這本書改編拍成電影了 我一定會去捧場的
瞧瞧那一路的心情與山水 究竟是如何的幽邃與壯闊
45%的天空
作者:劉在武、 李君偉
45%指的是青藏高原上氧氣濃度只有海平面地區的45%
兩個在臺北擁有高薪令名的中年男人
在人生的某個點停下了腳步 勇敢的跳脫常軌
花了47天的時間從成都經川藏公路入藏
再從拉薩往西深入阿里無人區
然後往回走滇藏公路回到麗江
全程12000公里
路途遙遠還不打緊
要命的是這兩位年輕歐吉桑居然選在隆冬入藏
零下20度的低溫和45%的含氧量
考驗的已經不只是體力 還有意志力與信念
佩服!
聽見西藏
作者:邱常梵
這本書我幾乎是一口氣看完的 我看書極少這樣的
原因是作者是一位女性 一位身材嬌小的中年女性
她讓我看見我的夢幻行程成真的可能性
作者在2005年的夏季送給自己一份50歲的生日禮物---
獨自一人到滇、川、藏交界的藏區旅行了五十多天
哇! 好猛的大嬸兒!
看她的筆名就知道是有著宗教信仰為支柱的旅人
作者原本是在出版界、廣告界叱咤風雲的女子
2002年她皈依聖嚴法師後 人生路轉了個彎
這本書詳實記錄作者藏南藏北走一回的歷程
她也是從麗江出發 走滇藏公路入藏
到達拉薩後 從藏北走川藏公路回到成都
在家人的支持下 作者在同年的9月再度前往西藏
留在西藏大學遊學一年
50歲耶! 生命還是有很大的可能的!
幸福的雪域宅男
作者:原人
作者是臺灣土生土長的六年級生
高中、大學學的是美術 研究所念的是教育
後來發現不想當藝術家也不想當老師
創辦了臺灣第一份以喇嘛趣味生活為主的電子報---
喇嘛百寶箱
也因緣際會的成為公共電視紀錄片"夢.旅人"的記錄對象
後來更歪打正著 留在四川格德的宗薩寺附設之宗薩學院學習
也就是說 這個年輕人真的剃了頭、穿上僧服
成為佛學院的學生 接受堪布久美多杰的啟蒙
離家數千里 去圓一段佛緣
整本書很活潑 處處可見年輕人的kuso想法與做法
但是因為是作者身歷其境而且長時間的觀察
所以書中所提供的資訊既人性化又實用
開啟了我閱讀西藏的另一種面相
想知道僧人最喜歡收到啥禮物嗎?
想知道僧人如何在"旱廁"上廁所嗎?
想知道僧人絳紅色的僧袍下穿什麼嗎?
想知道兩名僧人如何在兩坪大的房間內吃喝拉撒睡嗎?
那就來看看這本可愛的上學記囉!
挖蟲草的女孩
作者:邱仁輝
這本書記錄了一場歷經15年 穿越40萬平方公里的 仁醫傳奇
作者是一位優秀的乳房外科專科醫師
曾擔任陽明大學傳統醫藥研究所所長
因為一份醫者父母心的情懷
從1996年開始 邱醫師每年夏天均前往青藏高原
忍受年年都不放過他的的高山症
執行他所主持的 "馬背上的醫生" 計畫
在川西甘孜州培訓基層醫療人員
15年來投入約2000萬臺幣的經費 經培訓了326名村級醫師
這些馬背上的醫生 深入各個牧區
為維護甘孜州南路六縣牧民的健康貢獻很大
對於自己的這番作為 邱醫師謙稱 自己只是在
"做一件一輩子想起來會笑的事!"
每個人到藏區的緣由都不同
但似乎都歡喜盈滿的回來
我
也該好好的思考一下
為什麼想要去西藏呢?
絕對不只是為了布達拉宮而已!